过去一周,全球市场都上演过山车走势,经历了上半周的暴跌,周三开始A股、港股掀起猛烈的“逼空行情”,随后中概股、美股自周四开始也大幅反弹。
多位海外资管机构交易员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,上周开始,新兴市场基金的赎回仍导致北向资金流出,同时国际资本有大幅做空离岸中国市场的迹象,导致市场超卖。但随着中国六部委分别发声后,上周三开始出现强劲的“空头回补”,特别是在互联网板块。富时中国3倍做空ETF周三单日下跌63%,不乏做空者的收益“一夜清零”。
就短期而言,乌克兰局势尚未企稳,美联储紧缩周期启动,且紧缩节奏在今年三季度前通胀压力最大的背景下也大概率加速,因而资金仍趋谨慎,但鉴于A股和离岸中国股市估值已在低位,机构并不悲观。
凯思博中国股票基金经理徐涛对记者表示:“国际做空资本此前盯上了港股而导致其超跌,中国除了要保供应链的安全,目前资本的安全也受到关注。‘政策底’已逐步显现,若房地产市场持续企稳,并无需太过担忧中国经济。”
富时中国3倍做空ETF腰斩
3月16日,随着午后A股和港股展开反击以及中概股集体飙升,在纽交所上市的做空中国股票市场指数的ETF——富时中国3倍做空ETF(代码:YANG)暴跌63.11%,前一交易日(3月15日)收盘价还在43.91美元,北京时间3月16日晚间开盘价格就暴跌至28.8美元,当日以16.2美元的低价收盘。
“这下多少空头要一夜清零啊。” 一位美股投资者在某社交媒体上发文感叹。记者也了解到,海外这种案例不在少数,美国加利福尼亚某基金从2012年开始一直做空中国,而此次行情大幅逆转也导致其严重亏损。
3月16日的下午交易时段,消息发布称,中国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专题会议,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资本市场问题。随后,央行、银保监会、证监会迅速开会和发文表态。房地产、中概股、货币政策等均被提及。当日上午港股就率先大幅反弹,A股则在下午持续发力。当日截至收盘,上证综指大涨3.48%报3170.71点;而香港恒生指数反弹超8%,恒生科技指数盘中涨超20%。
某内地头部私募基金经理对记者表示:“港股遭遇国际资本做空,估值严重低于基本面,可以看到离岸市场有机构到处借股票砸(融券卖出),也有机构为了自救而融券。但由于3月16日下午六部委强势发声,这也导致众多空头只能平仓,而这种平仓带来的反身性是巨大的。”
另一位海外资管机构交易人士也对记者表示,“卖空资金从周一、周二的19%快速降低至5.6%,周三下午发生了巨大的‘逼空’行情。美国对冲基金主要购买的标的就是腾讯、美团、快手、B站等,大多数操作是用来回补他们3~4天前的卖空仓位。但大型机构的长线多头资金现在还在进一步观望。”
截至上周二当日收盘,包括了在港上市的30家最大中国科技公司的恒生科技指数市值大幅缩水至1.14万亿港元。“而亚马逊一家公司的市值就有1.5万亿美元,苹果一家公司的市值甚至超过了整个MSCI中国指数所含公司的市值。其实,MSCI中国指数已经全部回吐了自上世纪90年代初成立以来的累计回报。恒指的本轮暴跌也是1970年以来最惨烈的一次。”交银国际研究部主管洪灏表示。
洪灏认为,如美国经济未出现衰退,当市场极度低迷时,恒指往往会迅速回升。然而,当市场暴跌,同时美国经济出现衰退时,恒生指数将从这些水平反弹,但随后将再创新低。现在看来这种可能性越来越大。但无论是哪一种情况,恒指目前都应该有一个反弹。
国际机构仍“超配”中国股市
第一财经采访的多家国际投行和国际资管机构在年初就认为,2022年相对新兴市场或全球市场超配中国股市,目前多数仍维持该观点。
摩根士丹利表示,金稳委的发声提及了市场最为关切的问题,这是积极的迹象。该机构中国股票策略师王滢对记者表示,发声涉及了关键方面:房地产、中概股、境外上市企业、监管收紧等市场关切问题。“恒生指数已大幅反弹至我们的悲观情景假设下的目标位19500点上方,A股亦上涨。指数回归到我们的基本情景假设下的目标位,仍将是一条漫长的道路,但路径已更为清晰。”
高盛上周也发布最新报告表示,基于良好的增长预目标、宽松的政策、极低的估值以及较低的投资者头寸,目前仍保持“超配中国市场”。高盛表示,目前中国市场超卖,MSCI中国的公允市盈率应该是12.5倍,而不是9.9倍,目前是6年来的最低点。
多家欧洲基金的投资经理对记者反馈,年初至今,它们的所有中国股票基金整体是资金净流入的状态,说明年初国际客户都认同超配中国的观点。富达国际中国股票基金经理周文群日前对记者表示,从全球角度来看, A股仍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市场。“今年海外进入加息周期,而中国则保持政策支持。中国也拥有非常大的内需市场,中国公司仅8%的收入来自海外。尤其当在海外不确定性攀升的背景下,中国资产的防御性还是比较高的。”
另一位于亚洲的大型国际资管机构负责人在16日午盘时对记者表示,近期中概股的暴跌拖累港股,这主要由美国证监会将五家中概股认定为可能被摘牌的公司。“尽管这是‘老’消息,但一些国际投资者还是对科技行业的监管打击感到担忧。这是一个合理的担忧,但我们认为市场夸大了负面影响。从宏观周期的角度,中国正在将重点转向稳增长。如今对特定公司可能存在一定的政策风险担忧,但总体上科技行业的监管风险的势头应该已超过峰值。”
截至3月16日,北向资金连续八天净流出,总计流出668.91亿元。而到了3月18日,北向资金尾盘大幅涌入,当日总计净流入84.57亿元。3月21日将是富时罗素相关指数季度调整的生效日,因此所有追踪该指数的被动资金都需要在18日收盘之前做好指数再平衡,指数的调整往往会在短期吸引被动指数型资金的流入。此外,由于中国股市此前遭遇一定程度的抛售,可能导致成分股的配比与基准指数配比有较大出入,因而可能导致被动资金增配。
外资关注这些关键问题
上周五,香港恒生指数收盘小幅收跌,“空头回补”带来的资金流入动能暂时趋缓,长线做多的资金维持观望态度,等待更多不确定性消散。如果相关疑虑能得到化解,长期资金净流入的前景仍然积极。
多位大型外资机构投资经理对记者表示,观望的原因有几方面——仍需关注防疫政策的变化;中国房地产债券在今年5~6月会有大量债务到期,投资者担忧开发商无力偿付而有损投资情绪;在反垄断监管方面,投资者等待监管方向的进一步明确;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仍没有改善的迹象,海外滞胀风险攀升,海外发达国家需求高峰已过,因而外资担心这会冲击需求,从而影响到出口导向型的中国企业。
此外,港股的流动性问题最受关注,而港股的走势也在影响着A股情绪。其中一位基金经理对记者提及:“极端假设,即使中概股存在退市风险,投资者对此也已有所预期,关键在于未来港股的流动性承接力。我们期待看到证监会、沪深交易所和香港金管局、港交所有更多的互动沟通,并希望沟通的结果可以提升港股流动性。”
相关数据显示,现在已经有19家中概股在香港二次上市,其实已经占到中概股整体市值60%,并且港交所已经调低了中概股回归的门槛,还有50多家公司可能也会陆续赴港上市,总体加起来市值已占到中概股的超过97%。数据显示,现在香港的交易量是美国的1/8.“我们建议扩大内资对于港股市场的参与。2022年即使市场大跌,但南向资金至今仍接近1000亿元。但目前‘二次上市’的公司如阿里巴巴等尚未被纳入‘互联互通机制’。”上述投资经理建议。